考公落榜后,他们向中公教育讨债
协议班,落榜曾经的后们杀手锏,今天的向中困境。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收费一瞬间,公教退款如登天。育讨 在经历了近半年的落榜等待后,晓可(化名)感觉最后的后们希望也快没了。 几天前,向中100多名学员直接冲进了位于山西太原的公教分部,他们据理力争,育讨想要回学费。落榜 有学员拍下现场争执的后们视频,发到400多人的向中维权群。在群里,公教像晓可一样没能去往现场的育讨人,正焦虑地盯着手机等待转机。 视频中,学员们愤怒控诉着对中公教育的失望,工作人员垂头丧气地听着呵斥,却没有人站出来,用明确的答复兜底消失的人民币。 少则1万,多则10万,学员只有一个目的:拿回中公教育公考培训协议班承诺可退的学费。 晓可在今年年初失去了校外培训班老师的工作,她下定决心要少走弯路,找个稳定工作,于是她瞄准了山西省特岗教师的考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她瞒着家人,花了16800元报了中公的特岗教师协议班。之所以没报几千元的班,原因在于中公承诺如果最终没被录取,这笔钱会全额退款。 在这个400多人的维权群,有人连着报了特岗教师班、国考班,还有人一报报了3年,拢共砸了10万块钱进去。 晓可的合同是跟北京中公教育的总部签署的,钱也打到了对公账户里,她从来没想过退款可能存在问题。 7月中旬特岗教师笔试成绩发布,晓可落榜了。当她发起退费时才发现事情难以推进。 她打过市长热线,找过市场监督管理局、信访局、教委,后来又一纸诉状提交给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小巴了解到,像晓可一样面临“退费难”的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学员们在维权时,经常被中公教育以登记资料、排队审核为由搪塞,动辄将退款日期推到明年,学员遥遥无期地等待,而当初得到的承诺是考试未通过最长45天就可以收到退款。 小巴联系上另一位几天前才退款成功的维权者小吴,今年刚毕业的他报了两个协议班,一个针对国考,战线较长,有3个月的时间学习,学费2.6万元,通不过退一半;另一个是中公教育的省考班,国考和省考只有7天间隔,课程也只有七天七夜。中公承诺,收费2.7万元,不过全退。 畸高的价格并没有让小吴心生戒备,他曾笃定地相信,这种“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协议班不会让人吃亏,没过能退回钱,过了就当“花点钱换个稳定工作”。 然而事情的发展逐渐偏离他的设想,在他与中公教育纠缠了半年后,2.7万元的退费才到账;另一个“2.6万元不过退一半”的纠纷,来自“学慧网”的协议班。对方的推诿扯皮,让这笔退费始终没有实质进展,还在准备国考的他为此愁眉不展。 晓可和小吴的遭遇十分普遍。小巴查询“黑猫投诉”看到,关于中公教育的投诉超7万条,基本都与退费相关。 在小红书上搜索“中公教育退费”,小巴发现排名靠前的都是关于退费攻略的帖子,留言区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正寻找一切办法希望拿回退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天众矢之的的退费,昨天还是中公教育崛起之杀手锏。 小巴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家公司。2003年,“小镇青年”李永新从北大毕业后,创立了中公教育,公司靠着自研的公务员考试远程辅导课程,吃着考公热的红利,一路壮大。 2007年,中公教育推出“协议班”收费模式,凭借一招“考不上可退”,将几千的学费拉升至上万。学员抱着“考上权当买一张入场券,考不上就当积累经验”的心态,纷纷掏了腰包。 2017年,协议班(含线上)收入增量占中公教育总增长的99%。2018 年,协议班收入占总收入的80%。 2019年,中公教育借壳上市,随后超额完成对赌,公司市值在2020年底飙升至最高点2600多亿元,成了A股大白马。 中公教育集团创始人:李永新 2021年3月,实控人李永新及其母跻身《2021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前100位,成为全球教育行业首富。同时,李永新为北大捐款10亿,一举打破北大捐款纪录。 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中公教育还推出一款叫做“理享学”的教育贷,为学员提供贷款,0元就能报班,“考上了才还款,未考上不用还”的噱头再度吸引一波学员。 巅峰过后,急转直下。 首先是业绩变脸,中公教育2021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7.9亿元,而之前三年该公司营收连年攀升,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3亿、13亿元、16.5亿。 去年10月,中公教育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其对大额亏损给出原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12月,中公教育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中公教育立案。 经查,中公教育及其子公司北京中公、中成置地与关联方陕西冠诚、北京创晟、上海贝丁、吉安理享学、辽宁瀚辉之间大量关联交易隐瞒不披露,涉及金额共计12.32亿元。而后,公司及高管合计被处罚款1000万元。 小巴来梳理一下,全国各地学员绞尽脑汁寻求退费时,中公教育还涉嫌信披违规,隐瞒关联交易等,导致A股市场的投资者愤而发起起诉索赔。此外,据媒体报道,还有中公教育员工反映公司“不遵守合同的规定发工资”。 欠薪,拖欠学费,股价暴跌,市值缩水超8成,外界疑惑的是:钱究竟去哪了,中公教育究竟怎么了?学员该如何维权,签署的合同是否提前埋了坑? 面对这些疑问,小巴咨询了金融领域、教育领域、A股、法律等多领域的大头,下面来看看他们的分析。 中公教育到现在的局面,可以从多方面去分析原因: 首先,从协议班的商业模式来看,后遗症是起初进账的不全是利润,未来还有一大部分要支出,这导致了上市公司业绩账面好看,实际紧张的情况。 中公教育2020年和2021年退费率对比 资料来源:中公教育2021年业绩预告 其次,作为一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大公司,许多地域分支机构容易存在山高皇帝远,疏于管理的问题,导致分支机构经营偏差和违规影响整个公司全局发展。 当下经济环境的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当前大家的消费意愿降低,对那些原本想借用金融杠杆,采用“教育+金融”模式发展的企业不利,例如上海的小音咖(少儿音乐艺术辅导机构)就在今年年中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此类情况还有许多。 在今天的大环境下,一方面大家在减少自己的培训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大家对这类机构的信任度明显降低,这就导致大家没有太多耐心,要求机构迅速退款。 此外,中公教育所在的职业培训行业也日渐内卷,尤其是其他教培机构遭整顿转向职业培训业务,导致中公教育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中公教育的协议班、教育贷,本质是类金融产品,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赌模式,考不上就退费,但培训班本身的交付是需要成本的,即便线上课程成本较低,同时全国分支机构的运营也需要分摊成本。 一旦出现连续的大面积退费,这种模式就难以为继,尤其如果公司存在资金池业务,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风险就会被放大,后续或更不可控。 据报道,2020年12月,中公教育斥资30多亿元在北京昌平拿地,此前,中公教育还在山东、辽宁、陕西等地花费14亿多购入大楼。外界质疑中公教育存资金池用以投资房地产,加大风险,不无道理。 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中公教育的投资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是存疑的,再加上这两年房地产以及资本市场的行情不佳。 后续不排除出现较大风险的可能,如果没有大资金支持,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自救方式。 学员现阶段比较关注的问题,是中公教育的合同是否允许他们这样拖延。 合同上,中公教育与学员之间关于退费办理的一条约定是:“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交的完整退费手续材料,经核实材料真实、符合退费条件后30—45个工作日内进行退费。”这条约定属于《民法典》规定的“约定不明”的典型情形,没有约定中公教育“核实材料真实”需要的时间,所以特别容易引起争议。 按照合同条款的文义解释,中公教育可以借此实现拖延退款的不正当目的。 但该争议条款可以归类为格式条款,参照《民法典》的解释,中公教育若确实以此为由拖延,学员可以直接诉至法院维权。 面对学员的催款,中公教育曾通过建议学员签署《补充协议》,接受中公教育分期打款的方式解决,若事实如学员所说:《补充协议》中只有第一期打款日期,没有尾款打款日期,则这又是一个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的情形。 对于这种情况,《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规定非常明确,学员可以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的规定随时向中公教育主张归还尾款,只要给中公教育留下必要的准备时间即可。 从解决纠纷的经济性及效率性层面考量,学员若能一次性拿到退款当然是最佳选择,但如果已经接受了分期打款的方式,也不用过分担忧,可以在收到第一期打款之后,随时向中公教育主张归还尾款。 在“协议班”与“培训贷”的营销刺激下,机构的营收数据十分好看,吸引融资,运作上市。但这种模式存在悖论:考过的学员比例不会随着学员数量增长而增长,反而随着学员快速增长而严重下降。 以今年国考招录计划3.71万,报名人数250万为例,假设250万考生均为公考培训学员,平均学费1万元,共计250亿元。假设“不过全退”,最终交学费的为3.71万人,即真实收入3.71亿元。 这时机构还要操作“培训贷”,就要代学员归还250亿贷款的利息。表面上号称营收规模巨大,背后是高退费率、高贷款利息、房屋租金,员工薪酬,结果自然难以为继。 机构也意识到了问题,希望取消“保过”模式,然而已是“骑虎难下”。一来会导致学员报班减少,二来这很难形成行业的一致行动,一家取消而其他机构不取消,学员就会流失。 “保过”经营模式,本质就是行业恶性竞争的产物,显然,要取消这种经营模式,就需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 回归后,职业培训赛道并不会火爆,也没有动辄上千亿上万亿的市场规模,但却是规范的,能走远的。 本篇作者 | 李梦清 |吴润潜|当值编辑 | 沈徐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公募基金助力个人养老!40家基金管理人的129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
-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是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作用,不要把老百姓胃口吊太高
- 中国十大最赚钱公司,两年来的变与不变
- 从芯片荒到硬件过剩,科技业面临“大转折”?
- 龙光集团:预计房地产行业短期内仍面临困难,将于需要时出售资产
- 十万民企一场恳谈会,大家都在关心啥?
- 明星大咖纷纷加盟 个人系公募打造现代化投研体系
- 美国和欧洲数国报告不明病因儿童肝炎病例
- 杭州: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 大秦铁路:大秦线货车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公司力争尽快恢复通车
- 统计局:3月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3%
- 新加坡推出第四代领军人:财政部长黄循财获得绝大多数内阁成员支持
- 拿到这项重要业务首批“入场券” 多家券商透露布局最新进展
- 新试点城市花样“上新” 数字人民币“飞入寻常百姓家”
- 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即将盛大开幕!(附最新议程)
- 金融业各出其招 助力物流保通保畅
- 年休假应该怎么休?来看→
- 王思聪质疑以岭药业背后:世卫是否推荐过连花清瘟?
- 管涛:若美联储货币紧缩力度超预期,人民币汇率或会重新承压
-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5%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台军方频繁试射导弹影响生计 渔民计划联合抗议
- Airbnb退出中国大陆,下架全部房源!房东蒙圈,一竞争对手火速发声
- 上海如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擅自使用“Costco”标志并加价销售拟被立案调查
- 利润加速向矿端转移!Plibara第二次拍卖达5955美元/吨续创新高,对应锂盐成本超过42万元/吨
- 顺应趋势、利好自己!宁德时代高管喊话:2035年将停售燃油车
- 沙特阿美CEO警告:因缺乏投资,全球面临严重的石油供给缺口
- 大成基金:市场变化反映亚太市场走弱格局 等待稳增长政策落地
- 山东资产6个月内两度增持恒丰银行,持股比例将增至超33%
- 天药股份董事长任职未满一年辞职 去年前任董事长、董事、总经理三人辞职曾引发关注
- 中一签赚1.47万!N瑜欣成近期大肉签,本月新股继续零破发,赚钱效应又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