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媒:17年,中国汽车入欧之路
瑞士《新苏黎世报》9月21日文章,瑞媒原题:中国人驾驶汽车来了 来自中国的年中汽车公司希望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经历了之前的国汽失败尝试后,电动汽车市场发达的车入挪威如今成为他们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2005年,瑞媒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陆风首次涉足当时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欧洲,年中彼时中国车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仍存疑,国汽面对严苛的车入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测试(Euro NCAP),失败了。瑞媒两年后,年中华晨作为第二家来自中国的国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碰运气,也在测试中败北,车入只得到一颗星。瑞媒又过了6年,年中另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观致的国汽轿车终于获得测试的最高评级,获五颗星,但其在欧洲市场并没实现重大突破。 时代变了。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都有在欧洲扩张的计划。自2013年以来,中国车几乎不再有安全问题,车辆设计也变得越来越自主和优雅。曾普遍存在的抄袭欧洲设计的现象,如今在大企业中已见不到。他们能负担得起像宾尼法利纳等意大利设计公司的设计工作,中国的汽车在欧洲越来越被评为美观。 新一波来自中国的汽车潮正拉开帷幕。经过与欧洲汽车制造商多年的合作,一些中企已鼓起勇气将自己在合作中的发现应用到欧洲产品中。电动汽车占比很大的挪威,一直是个测试市场。中国人不仅希望在那里取得好的销售成绩,还希望在整个欧洲获得成功。 总部位于上海的爱驰汽车已抵达欧洲,蔚来汽车也带着SUV来了。新来者还包括以豪华、宽敞闻名的红旗轿车。日前与欧洲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埃米尔·弗雷集团签订合同。小鹏汽车已在丹麦、挪威、瑞典和荷兰开始订购。MG自去年以来也已在德国销售。8月底,大型制造商宣布开启欧洲扩张计划…… 对年轻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在欧洲竞争是一项大胆的任务。来自中国车辆的安全性不再是问题。今天,它们很多已获得Euro NCAP的最高分。但与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等欧洲老牌企业竞争需要金钱,打造服务网络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也会消耗大量资金。(作者赫比·施密特,青木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落实分级分类诊疗(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问答)
- 加大融资、深耕重点领域,券商“输血”实体企业
- 阿里云发布云数据中心处理器CIPU 或将替代CPU成为云时代处理核心
- 巴菲特最后一次午餐开拍,已有人出价!日本股汇双杀,韩国、印度也“崩了”!
- 高途发布Q3财报,SEC调查终止
- Nothing Phone (1) 官方渲染图曝光,采用平角金属边框
- 海汽集团与中国机械工业第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交流座谈
- 涉嫌三宗罪 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被提起公诉
- “贷款中介”出没!官方提醒:认清违规转贷隐藏风险
- 罗永浩最新发声:债主公司的朋友们请放心,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 考个证就能带好娃?新兴职业衍生培训乱象,实际效果真不咋样
- #最后一次巴菲特午餐开拍#上热搜!网友:还会是华人中标吗?
- 全国基层卫健试验区增至12个,“先行先试”难在何处
- 美媒:沃尔玛没搞懂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
- 少数派投资:寻找灰天鹅
- 快讯:指数午后弱势盘整沪指跌1% 北向资金净流出超百亿
- 中概股普涨 满帮涨超11%
- 阿斯特拉火箭发射失败,未能将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外交部谈中澳防长会晤:希望澳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 今世缘信披违规断档 财务总监王卫东有何猫腻?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