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调查卓励科技等家用美容仪贴牌乱象:售价两千,出厂价仅200元
原标题 媒体调查家用美容仪贴牌乱象:售价两千,媒体出厂价仅200元 林琬斯/中新经纬 视频中,调查一名妆容精致的卓励女性,先用洁面仪洗脸,科技再打开超声波铲皮机,用美元全方位铲除肌底脏污。容仪接着,贴牌挤出一些精华液,乱象两千搭配脸部离子导入仪与祛皱美眼仪涂抹,出厂将护肤精华导至肌底,价仅再涂上润唇膏,媒体打开丰润护唇仪,调查提拉按摩唇部肌肤。卓励 当所有步骤完成后,科技这位女性终于满面红光,用美元满意地睡下了,独留屏幕这头的消费者,看着巨资购买的家用美容仪闲置抽屉里,迷茫地在搜索栏里提问“家用美容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在颜值经济盛行之下,家用美容仪市场再度活跃起来。根据《百度X京东618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在今年618购物节中,射频美容仪成交额同比增长500%。不过,中新经纬调查发现,目前美容仪市场不少制造厂家进行“贴牌售卖”,产品价格低至十余元,还有厂家喊出“无需贴牌资质,给钱就行”。 贴牌产品低至十余元 零售价是拿货价10倍 在部分年轻人眼中,家用美容仪是一笔价格小贵,但长期持有性价比较高的投资。今年25岁的萌萌(化名)年初入手了一个价格1000元左右的国产美容仪,“先入手国产平替试试,体验感能够适应,消费水平提高了再下单大牌美容仪。” 今年30岁的芸芸(化名)告诉中新经纬,自己打算下单一个1.8万元的日本精华导入仪,可以6期免息,但一个月也得还3000元,快赶上还房贷了,后来还是选择了价格便宜了一半的国产美容仪。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美容仪的高端市场主要被来自日本、欧美等外资品牌割据,市场价格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集中在分布在5000元-7000元之间。以雅萌、宙斯、松下等为主的海外品牌占领了中国美容仪市场80%的份额。而国内品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产品的功能和设计上主要通过模仿国外品牌,品牌影响力难以得到彰显,多主打高性价比。 值得关注的是,家用美容仪市场也存在的一定的乱象。一些厂家甚至不需要任何资质,便可以通过代工、贴牌的方式生产低价美容仪。 中新经纬调查发现,不少商家称可提供美容仪批发,以及“贴牌加工”的服务,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中新经纬以美容院工作人员的身份联系上美容仪厂家深圳卓励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当问及贴牌客户是否需要出示特定资质,对方表示只需要公司资质和商标证明即可,他们负责售后质量问题的保修,“要是有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贴你的牌,如果没有可以拿中性产品(不带logo的产品)或者拿我们的品牌。” 经咨询,上述厂家批发的射频美肤仪相比导入仪价格更高,且市场零售价也更高。上述生产厂家表示,订购五千件冷热射频美肤仪,每件拿货价为188元,样品价260元。据了解,该冷热射频美肤仪宣传功能包括收紧皮肤,减少皱纹,深层清洁肌底污垢以及化妆品残留,镇静肌肤,抗菌消炎等。 不过,上述厂家也透露,目前该射频仪的市场零售价卖到2000多元,是贴牌价格的10倍有余。 卓励科技的另一款主要用作精华导入或清洁的导入仪,集发热+高频微振+离子功能于一体,价格则较射频美肤仪低,贴牌价56元,市场控价为100元。 “市场零售价由客户决定,但是我们有市场控价,经销商的市场终端价都不能低于市场控价,这是为了经销商的利益,把市场价格做烂大家都没钱挣。”对方也透露,如果定价较高,可以设置优惠券之类的,比如领一、两百元的优惠券获客,只要标价不低于厂家控价即可。 另一美容仪厂家深圳市多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对中新经纬表示,贴牌需要出示品牌授权书,委托生产加工委托书。据介绍,该厂家售卖的美容仪产品光子嫩肤美容面罩,宣称院线级使用LED光疗光动力原理,拥有807颗高精密光动力美容灯珠,可以改善痘印、嫩白亮肤、淡化皱纹等,2至4周见效。 不过,该产品零售价也是贴牌价格的近10倍。据介绍,5000件美容面罩拿货价400元/件。该厂商表示,这款产品国内有控价,线上已经给了大电商上天猫、京东,正常零售价不低于3999元,现在天猫京东活动价2199元,直播价不能低于1999元。 另有厂家对中新经纬表示,部分导入仪贴牌价低至十余元,市面上已经卖烂了,厂商已经不控价了。另外,贴牌“不需要(任何资质),给钱就行”。 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到,根据国家药监局规定,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家用美容仪是智商税吗? 贴牌的产品为何能卖那么贵?业内人士透露,关键在于营销。 2021年,#李佳琦公司因涉虚假宣传被罚30万#登上热搜。据相关处罚决定书显示,直播中主播使用“全脸激活胶原蛋白、提拉紧致、提拉淡纹,效果巨明显……坚持用了一个月,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热玛吉,效果真的很可怕很神奇”等用语,对产品进行了一定程度上具有误导性质的商业宣传。 更早前的2020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对市面上销量较好的10款美容仪产品进行评测,涉及品牌有NuFACE、娜蜜丝、康堡仕、金稻和Refa、SKG、松下、MKE、Notime和雅萌。 结果却显示,十款产品中,有6款存在致敏风险,2款存在低温烫伤和灼伤皮肤真皮层的风险。此外,单从卸妆效果来看,测试者认为,美容仪卸妆效果均不及人手。 价格动辄上千的家用美容仪是否智商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美容科主任医师丁慧曾在知乎上公开表示,各种美容仪导入有点用,但作用有限,它是一种皮肤的被动吸收,一是很难维持,二是容易形成依赖,大部分的精华导入,都是作用在皮肤表层,如果把皮肤表层放在桌面上,就类似于我们的键盘,脂溶性小分子就是通过进入细胞间脂质的作用来发挥,那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精华主要作用在上面的1-5层细胞,再往下走,真表皮交界处的基底膜带阻挡住,很难再进一步渗透。 “与其破坏后来修复,不如一开始就做好保护,做好防晒,不吃少吃高糖高油、高温烹炸的食品。”丁慧表示。 资本加速入局 尽管争议不断,美容仪赛道仍吸引了资本纷纷入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2700多家美容仪相关企业。以工商登记为准,中国2022年以来新增相关企业14家,近一年内成立企业50家,近一年的月度注册增速保持在9%以上。 在此基础上,资本也相继入局。天眼查显示,今年以来,品颜PINYAN、mesmooth、花凡汐、中美科生物等国产美容仪品牌拿下融资,IDG资本、腾讯投资、凯尔特创投、坚果资本、珂玺资本、首建投等知名机构都在入局,投融资额高至数亿元。 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目前,小米已经投了至少三家美容仪品牌,腾讯也参投了美容仪品牌Amiro。华为也入局美容仪市场,去年推出了两款美容仪,其中包括时下热门的射频美容仪。 同时,也有上市公司通过家用美容仪实现业务由B端向C端延伸。今年3月,医疗美容器械供应商复锐医疗科技公告发布个人护理品牌LMNT的首款产品LMNT one。该产品是一款基于光波能量的家用美容仪产品,通过即时亮肤、促进胶原新生等多重维度助力消费者在家实现肌肤年轻化。 平安证券2022年4月发布研报显示,化妆品生产企业旗下品牌薇诺娜未来也计划开拓家用美容仪等赛道。 小家电企业也入局家用美容仪。2021年,有投资者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询问公司在美容仪等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小熊电器方面回应个护产品还处于发展初期,正在寻找差异化空间。 2021年2月,玻尿酸头部企业将欧华美科旗下射频及激光医疗美容设备和家用仪器、创新型真皮填充剂等产品纳入集团医美版图。欧华美科控股子公司EndyMed旗下EndyMed Pro、Pure专业射频美容仪、Newa家用美容仪系列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市销售。 值得关注的是,昊海生科表示,射频美容设备及家用美容仪器等主打产品主要采取外包代工模式生产,加重了成本结构中材料的比例。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11月23日斥资7920.48万港元回购2253.4万股
- 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遭起诉:涉嫌歧视大龄员工
- 东风旗下七大品牌大幅降价被抢购 合资燃油车降价潮将至?
- 80亿元违约压顶!留给正荣地产的时间不多了
- 元气森林唐彬森:2014年时,我们赌国家会很强大,所以燃茶把大大的“燃”字放到包装上
- 防挪用!江西九江公示在售楼盘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多地多孩家庭购房有优惠
- 桥水新晋投资主管:美联储加息将超出市场目前预期 多元化投资该看中国
- 币圈风波牵连美国银行业 Silvergate计划关闭业务并进行清算
- 京东科技欲年底赴港IPO?两大问题需注意
- 平安银行零售演绎“突破” 资产总额迈入五万亿梯队
- 管办分离、政企分开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 美国衰退担忧下日元开启绝地反击!日元空头头寸降至17个月新低,分析师:这可能只是开始
- 百度:第三季度,Apollo Go提供47.4万次乘车,同比增长311%
- 西方制裁在瓦解?亚洲买家纷纷抢购 俄罗斯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 美国2月“小非农”强于预期 周五注定将凶险万分?
-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0.16%理想汽车跌超2% 英皇文化产业高开14%
- 宣称海参、羊奶粉能防癌,上海好惠家实业公司被罚10万元
- 化解村镇银行风险,政治局会议表态了
- SDR权重调高“生效”,人民币汇率平稳波动再添利器
- A股首份上市银行年报来了!平安银行息差承压,零售依然强劲,拟派发股利55.31亿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