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缩短医学创新转化进程?多位院士:应允许试错
允许研究人员进行探索,何缩化进可能有结果,短医也可能没有结果 如何缩短医学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学创新转打通学术创新链、程多产业创新链?位院 “科学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战略,这涉及人类从生命起源(出生缺陷),士应试错到慢性重大疾病(肿瘤、允许心脑血管等)、何缩化进再到老龄化常见疾病,短医再加上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等,学创新转这些问题都很严峻。程多”在今日(11日)举办的位院2022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士应试错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这样表示。允许 以出生缺陷为例,何缩化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季维智表示,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我们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受精14天后人胚胎的体外发育研究’,其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体外发育研究,来深入了解胚胎发生着床失败、妊娠丢失、早期流产以及胎儿出生缺陷等内在机制,从而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干预,这同时利于干细胞、器官再生等研究和应用。” 针对上述一些重大、前沿的医学源头项目,校企合作、院企合作正在发挥作用。 乔杰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健康守护所需要的全链条创新应包含基础科研、技术突破、科技转化、推广应用、产业升级、服务经济,并最终服务百姓健康需求。“医疗机构一定是提出临床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的枢纽、以及成果落地且服务百姓的终端,我们三院设立了医学创新院,与企业共同成立了10个合作研发中心,涉及细胞治疗、智慧影像、遗传检测等领域,资助金额1.85亿元。” 以“北京大学-研究中心”合作为例,乔杰告诉记者,首先,北京大学、云南白药之间需要有共同的、明确的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又能共同去发现感兴趣的医学源头型的技术项目。其次,合作过程中也要允许一定的试错,但在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项目落地,这样双方的努力都能有成果展现。再次,校企双方也要对研究人才进行可持续地培养,以及配套资金方面的支持。 乔杰说,不是每一个医学源头研究都能走到最后,有1~2个项目能够走下去就值得长期、持续投入。目前,研究中心采取“研究者负责制”,“我们允许研究人员进行探索,可能有结果,也可能没有结果,但就算是失败了也有一定意义。”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姜保国表示,医生的优势在于有充足的疾病源、明确的研究目的、丰富的临床思维,责任在于他要了解疾病发展的规律、疾病诊断治疗的新方法、和生物学规律与医学的结合。 姜保国还提醒,医生进行医学成果转化要避免进入“误区”,创新的前提是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不能直接拿同类产品做试验,有时试验样本量变大了、反而结果不佳,这反而会违背初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董事长等人遭证监会立案
- 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并非新概念 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 北京丰台区:除封(管)控区外,居家办公调整为正常上班,公共交通恢复正常运营
- 2022年美国最具价值的十家私有金融科技公司:Stripe登顶
- 韩国第三季家庭负债总额再创新高,连续38个季度保持增势
- 北京市丰台区岳各庄管控区全域解除管控
- 诺安基金宋青: 传统能源仍与后续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能源替代是长期的过程
- 彩票店女店员打错票中11万大奖,老板起诉追回奖金
- 梅斯特支持12月加息50基点 美联储政策处于合理位置
- 江苏扬州推“1+1+N”助企纾困政策 惠及全市逾22万家市场主体
- 北京:解除限制的区域和行业有序“应复尽复”,加快恢复达产
- 上海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36宗地块全部成交 总成交价834.72亿元
- “打过四价还能再打吗?”九价HPV疫苗扩龄至9-45岁,多地喊话:先别急…
- 上海金山铁路6月8日至12日恢复部分列车车次
- 专家评高考物理全国卷:不偏不怪,注重考查通用性物理方法
- 银河基金蒋敏:养老公募基金产品逐渐获得市场关注
- 戴森携手中国家电研究院 主导开发基于POLAR方法的团体标准
- 转型云业务不改“二房东”本质 鹏博士止损海底光缆项目又要押注氢能?
- 中国电建:拟49.42亿元向控股股东方面转让所持房地产资产
- 钱坤投资:市场连续三天突破万亿 主升浪阶段就要顺势而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