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的玉米为什么“不贵”
来源:北京商报
近日,不贵网红辛巴称东方甄选将批发价7毛钱的元的玉米玉米加价卖到6元,丧了良心。不贵随后新东方主播董宇辉回应,元的玉米东方甄选卖的不贵玉米,收购价已经2元,元的玉米且根本没有暴利,不贵赚很少的元的玉米钱。
7毛钱的不贵玉米到底该卖多少钱?6元一根贵不贵?中间的差价去哪了?打着助农旗号的直播电商,真的元的玉米能帮农民提高收入吗?网友抛出的一连串灵魂考问,让助农的不贵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虽然辛巴最后在直播间鞠躬道歉,元的玉米但不代表这种对中间商的不贵天然“敌意”消失。而辛巴挑起的元的玉米战火,连农民自己都不买账。不贵抖音上的五常大姐“刘美娜”怼辛巴,抛开品质谈价格,不叫助农,这叫损。
中国农产品产业链薄弱,农户、中间商、直播,都会深感赚钱不易。一味喊着消灭中间商的那些人,未必是真正从助农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
电商助农是不是伪命题,关键点不在于电商的角色以及中间商到底赚取了多少差价,而在于各个环节能否各司其职,通过打通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高度流通,最终才是有效地助农。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助农这件事上,永远是孤掌难鸣。不要总想着消灭中间商,消灭中间商也消灭不了差价,消灭中间商意味着消灭分工和专业。
农户不是割裂于产业链之外的存在。相反,农户是产业链高效运转的其中一环,现代商业逻辑下合理的供应链体系,不是只有中间商赚钱,更不是只有农户赚钱。
电商助农不是倾销劣质积压农产品的工具,更不是借此压价大批量采购的筹码。而是让农户能够把货以合适的价格卖出去,而后续供应链上的各环节也能赚到钱,解决农业“小散弱”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这是正常的商业逻辑,也是最现实的助农。整个链条有机协作的根本,是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无限缩短,彼此信息对称,供需相拥。
市场上卖6元的玉米,相较于平价的大路货,可能育种、土壤要求、种植成本更高,品质更好。无论是电商搭台,还是菜场出力,后续的渠道成本也有不同,只要能让这些优质玉米触及到目标客户,实现精准对位,“6元”和“7毛钱”就不再具备可比性。
农民对于生活的期盼不止于单层次的脱贫增收。助农要在提前锁定需求、降低滞销风险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商户的确定性收益,让农户在种植上投入更多精力,获取更大回报。
如果把助农的概念扩大,便是针对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落后环节进行攻关,提升农产品上行的能力,助力产业链的进阶,把最新的技术商用,创造更多更有竞争力的玉米占有市场。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责任编辑:综合)
- 上海:到2025年生物医药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 防止雪糕“刺客”!发现雪糕不标价可立即投诉
- 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
- 哪吒汽车6月交付量13157台,哪吒S预订量未破万
- 两部门: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
- 如何应对西方唱衰香港的声音?
- 内陆城市也能考潜水证“马尔代夫成都分夫”实锤了
-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今起施行
- 白云山再度延期“大南药”募投项目,昔日主力业务如今麻烦缠身
- 阿里动物园再添一员,成立子公司“瓴羊”聚焦企业数字化增长
- 面临严重衰退,扎克伯格警告员工:我要给你们加压,不想干可以走
- 印度企业拿着人民币,从俄罗斯购买煤炭,交易金额上亿元!交易员:我从业25年从未见过
- 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RCEP开放红利不断释放
- 供电情况恶化致南非执行史上最高规模限电令